“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弯折管道就是偷排未处理废气的。”在江西省南昌市某化工企业内,南昌市专业2组通过红外线热成像仪和现场管道摸排发现了两处隐蔽的旁路偷排口。
按照生态环境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部署,南昌市专业2组近日在南昌市开展监督帮扶(第十一轮次)的工作。他们是如何发现企业废气偷排的?有哪些工作方法值得借鉴?本报记者跟随南昌市专业2组,了解监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分工明确,专业排查
事实上,旁路偷排问题的发现并不容易,交叉繁多的管道、隐蔽的偷排口都增加了发现问题的难度。但这并没有难倒南昌市专业2组,在进入企业前,他们就用无人机进行了“侦查”。确定好检查的主体方向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生产现场、处理设施、厂房外部核查,我们兵分三路进入企业,按照既定方案开展监督帮扶工作,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南昌市专业2组组长陈胜刚告诉记者。
一走进车间,一股刺鼻的气味引起了南昌市专业2组成员杜鑫的注意。随即他使用红外热成像对车间内所有管道进行排查,果然在一处设施后下方发现了废气的偷排口。他立即使用PID(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进行初步检测,数值为274.8mg/m3,初步认定上报为“通过旁路、暗管偷排污染物”。
提前准备,科学规划
能精准发现问题、弄清偷排问题绝非偶然,要打有准备之仗。“我们在南昌开展监督帮扶工作,对当地企业并不‘知根知底’,生态环境部的线上推送线索对发现本次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陈胜刚在复盘一天工作时告诉记者。每天回到酒店后,南昌市专业2组都要坐在一起讨论第二天的点位选择和路线规划。事先查看推送企业的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和在线监控平台等数据,确认生产工艺及治理设施的种类,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
“确定好去哪里只是第一步,想要查清问题,科技装备才是关键。”陈胜刚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些科技装备发挥出“威力”,南昌市专业2组每晚都对无人机、红外线热成像仪、PID(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风速仪等高科技装备进行充电、调试、检查,为第二天发现问题线索、固定违法证据提供保障。
“废气直排不仅会损害厂内工人身体健康,影响周围大气环境,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偷排处的管道要尽快进行拆除,及时整改……”签字之前,他们又向企业负责人普及了废气直排的危害和涉及的法条解释。
陈胜刚表示,将把查处的问题按照程序移交地方并督促其立即整改。对于企业的困难他们将继续以帮扶为主,但如果存在恶意偷排行为也绝不姑息、坚决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