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以严实作风保障国内首座溶液堆高质量建造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4-09-12 09:25:18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2024年1月30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设计、建造的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试验堆(以下简称溶液堆)正式开工。这座溶液堆具有创新性强、设计难度大、安全标准高等特点。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西南监督站)以严实作风抓实溶液堆建造监督工作,确保项目建造质量安全。

切实做好首堆建造阶段质量监督

面对溶液堆首堆,西南监督站克服现场监督人手少、建造监督经验不足等困难,采取有力措施提升监督能力,确保高质量建造。

建设初期,西南监督站成立项目专班,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加强人员调配,细化分工,强化责任。安排监督员全程参与安全分析报告的审评对话,深入研究安全分析报告和环评报告,邀请溶液堆设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实地调研了“玲龙一号”建造监督情况,为监督员掌握溶液堆主要安全设计特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适应溶液堆建造现场监督的需求,西南监督站创新监督模式。根据施工进度,先由项目负责人收集设计、施工文件及标准规范,先行学习、整理;然后召开研讨会,集体研究讨论,分工起草监督程序;最后,召开专班会对监督程序进行讨论、修改、确定。截至今年8月,针对溶液堆西南监督站已新编14份监督程序。

只有真正发现问题,才能精准解决问题。在对溶液堆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前准备工作开展检查时,西南监督站发现了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大到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小到涉及现场管理缺陷,包括施工方案中振捣棒下插深度不足、振点间距过大、混凝土运输车配备数量不够等。如果没有“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责任担当,没有科学统筹赋能的持续发力,就难以发现问题,从而取得监管实效。

在监督过程中,监督员始终坚持严实作风。在溶液堆筏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营运单位轮番对降温速率进行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新入职的监督员按照新编制的混凝土养护期专项监督程序,严格核查自动测温系统,逐一查看各监测点位温度变化趋势、报警情况等,发现混凝土降温速率超标问题,及时督促核动力院整改,避免了建造质量事件发生。

推动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

发展与安全相辅相成,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的物质基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的基本支撑。

监督伊始,监督员面临着监管尺度的困惑,如何才能做到发展与安全并重?一方面,溶液堆急需建成投产,用来解决医用放射性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急迫需求;另一方面,新形势下国家对核设施建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需要监督员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强化监督。

在多次现场监督过程中,监督员发现施工准备与相关要求存在差距。比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缺少长期性和耐久性性能检验,可能会为建造质量埋下隐患。

秉承“慢就是稳,稳就是快”理念,西南监督站督促核动力院严格落实核安全主体责任,要求补充相关性能试验,且试验结果合格后才能实施混凝土浇筑。坚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绝无一失。

一个称职的监督员既要掌握核设施在选址、建造、调试、运行、退役等阶段的核安全监管要求,也要不断学习监督一线所需的专业技能,以提升监督能力。

监督员通过标准规范自学、外部专家授课等方式,掌握了建造阶段基坑验槽、模板施工、钢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成品保护等知识,先后发现了预埋件保护措施不充分、混凝土浇筑未达到标高等问题。

在监管实践中强本领

西南监督站聚焦主责主业,有针对性地固底板、补短板、强弱项,扎实练好监管基本功,牢牢掌握监管“看家本领”。

在溶液堆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前,核设施监督一处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明确监督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岗位。在寒冬时节,监督员早上6点前就需抵达商混站,他们认真检查记录每罐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坍落度、出站时间等,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确保了混凝土出站、运输、入模等关键环节指标满足相关要求。他们在现场连续17个小时高强度工作,每罐混凝土检查间隙仅有5分钟,待工作完成离开现场时,已是晚上11点。

有核动力院工作人员问监督员:为什么春节、周末经常在现场看到你们的身影?监督员笑着回答:核安全无小事,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这一幕幕都是监督员日常工作再平凡不过的缩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努力站好每一班岗,尽好每一份责,守好每一道防线,肩负起核安全监管的责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