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把生态经济洼地变成绿色发展高地 苏州相城区治理“散乱污”换来新动能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3-05-29 10:30:21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当时,我们企业被划定为‘散乱污’企业准备清退的,没想到如今变成了北桥街道首家上市的企业,现在主要生产高端色母粒。”谈起公司的蜕变之路,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的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军辉的眼中难掩激动和喜悦。

七年前,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是北桥街道庄基村泗塘工业区内一个以生产低端废塑工艺为主的小作坊。小作坊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粗放的生产方式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而在当时,这样的小作坊散布在苏州市相城区的部分区域,相城区一时成了苏州市5个市辖区中的生态洼地。

促使这一切发生改变的,源自于2016年的中央环保督察。

重拳出击,依法整治淘汰“散乱污”企业

2016年,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江苏省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督察期间,有不少群反映苏州市相城区部分区域存在印染企业废气扰民、电镀企业废水污染河道等突出环境问题。

苏州市相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群众信访件举报地,现场办公、实时督导,确保“信访举报一起、现场核实一起、及时解决一起”。

在不断处理信访件的过程中,相城区很快就发现,这些信访件均指向一个共同的关注点——“散乱污”企业。

据介绍,在当时,相城区“散乱污”企业数量高达上万家,分别聚集在186个村级工业集聚区,摸排难度之大、整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想要根治这些“散乱污”企业的顽疾,单是依靠现场核查整治远远不够,还需要更有力的“指挥棒”。

2016年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部署启动了“263(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以弥补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突出短板。

以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为契机,苏州随即成立了苏州市“263”办公室,通过曝光、通报、组织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等方式,推动侵害群众环境权益的环境污染问题尽快改善或最终解决。“散乱污”企业整治就是“263”行动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相城区制定出台《相城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相城区“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持续加大对化工、印染、电镀等重点行业企业、“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和关停并转力度。同时,相城区成立了区、镇、村(社区)三级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责任压实到村(社区)。生态环境与公安等部门不断加强司法联动,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倒逼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通过重拳出击,猛药治疴,2017年以来,相城区累计关停重污染企业超千家、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1.6万余家,关停率近80%,总量和关停率均居苏州市前列;累计清理整治村级工业集中区186个。

强化监管,持续深化“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

北桥街道庄基村内,整洁有序的屋舍前,一群大爷大妈们在竹椅上并排而坐,晒着太阳。

当无人机飞过太平街道沈桥工业区,成片的绿色植物扑面而来,干净的村舍和农田交相辉映。住在附近的居民王女士和记者感叹着工业园区的变化:“以前难闻的味道没有了,不远处的河水也变得清澈了,我们以前在这里工作,现在很多年没有回来,都有点不识路了。”

发生在相城区各个角落的变化,得益于相城区对“散乱污”企业久久为功的治理。近年来,为深化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效,相城区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环境治理从末端向全过程转变。

已经淘汰整治的“散乱污”企业(作坊)如何确保不会“反弹回潮”?

据介绍,相城区制定了严防“散乱污”企业淘汰整治反弹回潮等22个规范性文件,包括对前期淘汰整治的“散乱污”企业(作坊)开展“回头看”;组织专家团对整治提升的“散乱污”企业(作坊)进行验收评估等工作任务;同时结合属地各单位多个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

而针对已经整治提升的企业,相城区出台了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实施细则、差别化综合政策实施意见等,对全区近万家工业主体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类管理,倒逼企业按照现行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据介绍,除了制度性的安排,相城区治理“散乱污”企业还是一场“人防+技防”的巧妙配合战。在“人防”方面,相城区依托联动平台、全区598个片区三级网格、5000多名网格员,构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社会治理网格化三级联动体系。在“技防”方面,部分街道定期进行“污染企业卫星定位甄别”,巧妙使用VOCs走航监测车及时发现污染源、精确锁定污染源,帮助快速消除污染源。

持续强化监管、深化提升整治,美丽相城发生了生态环境质量上的“量变”。2022年,相城区各项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均达到历史最优,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Ⅲ比例达87.5%,较2018年改善12.5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2022年达29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改善30.9%;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2022年达到82.7%,较2018年改善8.3个百分点。环境信访实现连续5年大幅下降,下降率达85.4%;生态文明建设群众总体满意率达92%,较2018年提高3.4个百分点。

趁势而上,用好“加”法助力区域绿色转型

推进督察整改,帮助相城区在化解旧动能上做了“减法”,然而,想要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肯定行不通,相城区还需要在不断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兴产业上积极做“加法”。

走进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在一幢幢科技感十足的办公大楼前的草坪上,百花竞相开放,引来园区内员工们拍照打卡留念。相城区黄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婧祎坦言:“这里曾是相城区‘散乱污’企业整治的重点区域。”

李婧祎介绍,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的前身是黄桥电镀园,是2009年黄桥街道电镀(线路板)企业整治迁建时形成的工业集中区。当时,这里产业层次低、小、散且附加值低,对土地、资源等要素的依赖性很强,生产效益不高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也堪忧,一度成了摆在黄桥发展面前的难题。

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推动下,黄桥街道大力整治园内电镀(线路板)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截至2020年3月,园内7家电镀企业和众多“散乱污”作坊企业全部清退出园。同年4月,紧密结合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苏州市产业用地更新 “双百”行动工作方察》,黄桥街道启动产业园区提升工程,重点对9栋厂房的土建及消防、幕墙、泵房、围墙、厂区道路等进行系统改造。

仅用两个月的时间,首期由“黄桥电镀园”改造而成的9栋标准厂房正式启用,并重点引入智能装备、新能源、半导体等创新型产业项目。

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内的苏州襄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工业设备和系统供应商。李婧祎表示,像这样的企业,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内类似企业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园内已入驻“独角兽”区域总部型企业、日资服务业、数字经济类等224家企业,其中高科技、高产值企业达50余家。2022年,园内纳税金额达6577.46万元。

苏州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的成功升级,成为黄桥街道落实苏州市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实施“盘二优二”项目的典型案例之一,也成为相城区产业提档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相城区这个曾经的生态洼地、经济洼地一跃成为生态宝地、经济高地。根据初步核算,2022年,相城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5.32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45.68 亿元;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全年集聚数宇金融、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等相关企业 1463 家。规模以上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3.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