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推动中西部产业转移更加低碳高效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3-03-15 11:35:22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今年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对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排放较高的项目,要严格审评、把关。部长的讲话再次提醒我们注意中西部产业转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定和韧性面临较大挑战。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我国需要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发挥出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通过跨区域梯度转移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攀升和环境保护约束趋紧,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就有排放较高的项目,借着产业转移的“西风”,给中西部地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挑战。

在这样的形势下,产业转移过程中就要坚守底线,大力推动中西部产业转移低碳高效发展,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不断迸发更多生态红利,在不牺牲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双碳”目标,杜绝高排放项目在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带来的“污染上山下乡”。中西部地区应抓住“双碳”机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提升承接高耗能产业转移的软环境和硬实力,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将新能源优势转化为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要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纵深发展潜力巨大,但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区域间产业同质、恶性竞争、资源利用低效、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以“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对中西部具体承接的产业作出系统考虑,发挥出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比如,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清洁能源,可以重点承接发展资源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同时建设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生产要素丰富、劳动力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可以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东部地区也应该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丰富的创新要素资源,与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还需要加快完善以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控”为核心的降碳的考核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不能完全与能源需求脱钩,尤其是工业发展仍将拉动电力需求增长。产业转移过程中要科学处理“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降碳效果,让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能够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西部地区要根据区域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完善降碳的考核体系。在设置降碳目标的基础上,协调好中西部地区能耗指标,同时加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利用力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避免出现“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推动新能源与高耗能产业的空间重组和协同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将高碳排产业转变成低碳排产业,既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又降低碳排放。

要不断创新产业转移模式。产业有序转移应适应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建设要求,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等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创新,推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这在多地已经有可借鉴的经验。重庆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形成了电脑、手机、汽车等完整产业链生态。安徽省推进省际合作共建园区,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等一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积极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在产业中西部转移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与东部地区的协同合作,加速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同时,积极探索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形成互联互通的全国大市场,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更加高效,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应用更加顺畅。优化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不断推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产值、收益和用地等方面的利益共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