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规划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河源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来源:服务中心 时间:2016-04-29 00:00: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河府〔2016〕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河源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源市人民政府 
2016年3月28日

河源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加速新型工业化,努力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求新突破
  (一)全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推进中兴通讯河源基地建设,完善相关项目配套,推进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计划,帮助180家企业更新设备、改造流程。以促进资源深加工为手段,加快发展资源产业“两园三基地”,培育食品饮料、新材料等新的超百亿产业集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食品饮料企业向品牌质量转型,金属制品企业向先进标准化转型,水泥企业向旋窑生产技术转型,陶瓷企业向使用新燃气和新工艺技术转型,积极稳妥化解铁矿、水泥、陶瓷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加快“四个一批”、“三个50”、“三个100”和“双百亿”工程建设,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均增长10%以上。
  (二)大力建设效益园区。全面承接深圳对口帮扶,加快深河产业城、市高新区、各县区产业园等扩容工作,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0亿元,完成扩园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完善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地下管网、绿化亮化等市政设施和公交出行、员工子女入学、方便就医、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形成宜工、宜商、宜居、宜创业的“工业新城”。加快园区工业原辅材料市场、产成品物流市场、技术研发、产品检测、技工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企业实现专业化协作和规模化发展。积极引进用地省、能耗低、税收多、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力争新增上规上限企业各60家。完成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交换,提升服务企业效率。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落实“惠企暖企”政策,坚决减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力争园区工业增加值和入库税收均增长14%以上。
  (三)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落实技改创新扶持政策,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引导企业技改创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快推进市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力争建成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2家以上。积极发挥市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平台作用,鼓励国家和省的教科院所在我市设立以协同创新为特点的研发机构。探索设立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发展股权众筹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设立科技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企业加快实施“机器换人”和智能化改造步伐,创建6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积极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努力促进外贸经济发展。积极优化落实扶持外贸发展政策,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以上。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内销较快增长。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参加重大展会,拓展企业外销渠道。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我市手机基地企业开发智能机抢占国际通讯市场,推动活猪基地打造成现代农业外贸重点平台、硬质合金出口基地建成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进程,推动口岸管理实现“三互”,促使“三个一”通关模式运行更加顺畅。积极推进河源“无水港”建设,提高口岸对外辐射能力。
  二、壮大生态农业,努力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求新突破
  (一)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狠抓“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功能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继续推进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着力打造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构建完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力度,提高带动农户生产能力。大力开展农民种养技能培训活动,助推农产品品质提升。实现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放活土地经营权,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现代庄园经济。实施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工程,探索“互联网+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引导农民生产生活网络便利化。
  (二)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实施“千村保洁”行动计划,力争村庄保洁覆盖面达9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0%,8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实施农田水利设施“五小”工程,保质保量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扎实做好东江中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30宗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54宗新增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进农村重点小型机电排灌项目和136宗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建设。加快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完成农村道路硬底化建设400公里。
  (三)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发展特色优势效益农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力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积极探索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方式,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逐步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农业种养能手、农业科技带头人、农业企业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实用人才,增强农民就业增收能力。鼓励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支农服务,为农民生产提供快捷优质服务。全面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上求新突破
  (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建设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和万绿生态旅游产业园,加快巴伐利亚庄园二期、客天下水晶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康泉养生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步伐,推动白垩纪恐龙主题公园项目落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开拓农村旅游市场。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和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整合优化精品旅游线路,打开旅游市场。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创新旅游资源营销与推介方式,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确保入市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2%以上。
  (二)培育壮大商贸物流业。出台全市“互联网+”行动方案,支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居民生活服务、旅游、金融等领域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的目标任务。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完善市商业中心、万隆城等现有消费平台,提升区域消费竞争力。加快推进高新区综合物流园、粤达物流园、龙川海铁联运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大力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全国低碳物流发展示范区。推进农村地区及农产品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商贸物流园区和仓储企业转型升级,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覆盖县、镇、村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落实国家、省促进房地产发展的鼓励政策,研究出台有效管用措施,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去库存。积极促进汽车消费,研究制定鼓励性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
  (三)积极发展金融和健康服务业。推进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支持优质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和超短期融资券融资发展。积极组织产融对接活动,鼓励开放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推动更多企业上市(挂牌),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强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推进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县、示范村建设。强化金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鼓励社会办医,探索以民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构建养老机构与护理机构相结合的医养综合体。积极发展体育事业,举办首届万绿湖马拉松比赛和河源第四届运动会。
  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在推动投资较快增长上求新突破
  (一)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月统计、月分析、月通报”及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建设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56.27亿元的116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重点加快推进汕昆高速(龙连段)公路、武深高速(连平段)公路、河惠莞高速(龙紫段)公路和城南枢纽客运站建设,促进赣深高铁(河源段)、河源电厂二期动工建设,完成河源通用机场选址工作,扎实做好河(源)汕(尾)高速公路、连(平)梅(州)高速公路、广河客专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国道G105线(连平段)示范路工程和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及龙川县城段、省道S242线紫金县城段、省道S339线和平县城过境段等改线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电网发展能力,加快推进6个220千伏及以上骨干网架项目以及60个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项目建设。
  (二)千方百计破解要素瓶颈。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全面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着力破解土地约束,积极谋划土地占补平衡,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以增加耕地争取用地指标最大化。加强对国家金融信贷政策的研究和对接,引导金融机构继续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基金、私募股权等方式融资。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公共投资,在城镇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形成带动效应。探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依法依规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和实施。
  (三)精心谋划重大发展平台。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广东自由贸易区成立的重大机遇,研究制定河源对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方案。坚定不移融入珠三角,全面梳理有关产业政策,深入研究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全方位对接“深莞惠”经济圈。努力争取东江生态经济带列入省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展经济带前期研究和规划编制。全力谋划赣深高铁和高速公路经济带建设,主动加强与沿线地方沟通协调,力争提出促进沿线地方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完善各区域产业园区,积极创新各类产业发展基地,进一步夯实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基础。研究落实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政策,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对接上级扶持政策,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五、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在推进一体化发展上求新突破
  (一)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全力推进“西优”工程,着力抓好西环路、江源新村、江源学校、庄田高压走廊的改造建设。启动中山大道、文明路、长安街、老城环城东路等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市民广场、市公交站场、东江湾公园一期、万绿湖博物馆和新丰江水库移民纪念馆建设,完成永康大道西段立交桥及互通口项目建设,贯通红星东路、纬六东路、沿江路庄田段等“断头路”,启动纬十四路跨江大桥、庄田新丰江大桥等桥梁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客家文化公园三期建设、茶山公园升级改造以及十里秋枫滨江大道段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市区城南、城北水厂。加快推进江东新区发展,采取BOT、PPP等多元化融资发展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完成城市起步区45平方公里、产业园区3.4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和2.35平方公里土地平整;加快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和总部经济区项目建设。新建东环路建筑垃圾消纳场。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严厉打击“三违四抢”,整治“六乱”现象,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常态化、精细化管理。
  (二)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市区给排水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重点推进东源县城“九纵八横”路网建设,加速市区与东源县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平县大环城公路建设,构建县城“三横四纵”交通网络;实施龙川县城站前路等4条市政道路建设,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实施紫金县城过境路南移工程,改造、建设一批市政道路和农贸市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推进连平县城迎宾大道、体育馆、新水厂等项目建设和南山公园升级改造,完善县城服务功能。强化各县区工业园区依托功能,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坚持城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相结合,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局面。着力完善镇村布点,强化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引导农民适度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通过整合资源、收储土地等方式,扩宽公共服务领域建设资金渠道。加快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强化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重点推进紫金县、和平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继续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和幸福村居创建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房地产政策,合理调控商品房开发规模和增量,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三)擦亮生态河源品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河源大行动,抓好森林碳汇工程后续抚育工作,推进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美化绿化工程建设,新建22个森林公园,实现森林面积达1735.2万亩、森林蓄积量达 603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3%。推进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水源保护区防护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清理禁养区、水源区养猪场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继续实施“五大治污工程”,确保空气优质达标。完成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开展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行动,加快市固体废弃物中心搬迁选址并启动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启动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采石采砂、乱砍滥伐林木、纵火烧山等违法行为。推进节能减排降耗,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广绿色生产、绿色制造,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求新突破
  (一)突出教育优先。巩固提升教育强市和国家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实施“振兴初中”计划。扩建新江路学校初中部、江源小学,新建深河中学、公园东小学、黄岗实验中学等学校,确保市一中高中部建成开学。加大义务教育“防流控辍”工作力度,确保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促进学龄前三年幼儿园入园率达91%以上。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推进普职合理分流,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3%以上。深入实施“强师兴教”战略,加强师资培训与管理。启动河源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
  (二)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市中医院二期、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项目建设,促进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病床数达3.98张。加快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创“三甲”,推动创建省级重点专科。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强化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注重引进与培养基层卫生人才,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
  (三)建设文化河源。继续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新馆、“两馆一宫”和龟峰公园景观提质工程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抓好非遗传承基地建设。推动客家古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开展“多彩河源·欢乐广场”、“书香河源”全民阅读、客家山歌擂台赛等品牌活动;举办“爱在乡村”公益系列活动、河源市第五届广场舞蹈表演赛等文化艺术活动。扶持文艺精品创造,推进百名宣传文化人才工程。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
  七、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求新突破
  (一)促进充分就业夯实民本。制定出台鼓励河源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奖励政策,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就业创业。健全用工信息长效机制,拓宽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引导鼓励本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以园区企业为重点,加强市县(区)联动,加大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岗位供给,扩大就业容量。以实用性为抓手,科学设置技能培训课程,强化培训质量,增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开展“创富大赛”和“赢在河源”两大创业品牌,优化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质量,以万众创业带动大众就业,确保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健全社保体系保障民安。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实现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2.72万人,城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04万人。继续推进大病保险、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和门诊特定病种制度,实施医疗保险即时联网结算,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在社保领域和民政、残联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社保卡业务应用范围。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3206套。完成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体制。
  (三)实施精准扶贫纾解民困。全面启动新时期精准扶贫,把全市255个相对贫困村和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的农村居民列入精准扶贫范围,强化产业帮扶、易地就业(安家)、电商扶贫、保障兜底等措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实行“单位包村、工作组驻村、干部扶户”靶向疗法、定点帮扶机制。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日”、广东扶贫济困日等平台,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等爱心慈善活动,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营造乐于奉献、和谐友爱的社会风尚。
  (四)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利。积极推进平安河源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源头。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培育公民法律精神和法律素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力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监管平台。抓好质量强市工作,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做好征兵、“双拥”、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和消防安全等工作。
  八、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在释放发展活力上求新突破
  (一)稳步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实行审批事项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全面完成市、县两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进一步发挥网上办事大厅作用,提高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和办结率。巩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和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控制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推进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二)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层次宽领域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提高有效投资率。推进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继续鼓励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化商事制度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快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多证联办改革,推行外商投资“十证联办”制度。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完成华怡集团等4家市属国有企业退市工作。深化价格改革,完善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大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示范村建设。注重企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深化社会民生综合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镇村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激发农村改革发展活力。积极推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加快农村基层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和边远群众办事难问题。加快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管理服务交易平台体系建设,实现县有中心、镇有平台、村有站点,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管理、便捷式服务和阳光化交易。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专项计划由市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另行下达。
  
  附件:1.河源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
     2.河源市2016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
     3.河源市2016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