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源再生资源网!今日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上海:如何破解垃圾分类难
来源:信息中心 时间:2011-01-21 00:00:00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上海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从1995年就开始按照有机和无机的分类方式开展试点,但至今,大部分居民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垃圾分类原地踏步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难题该如何破解?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闹市区的一条商业街,记者随机对一些市民进行了采访,大多数人表示支持垃圾分类,但他们经常搞不清该怎么分。

  市民:好比说擦完鼻涕的纸,到底是该回收还是不该回收?

  市民:这个杯子是可回收的吗?应该是吧。那么上面的塑料勺呢?不是吧

  市民:塑料袋/降解很慢,但是可回收吗?这个我们不太清楚

  有政协委员认为,目前垃圾难分是市民搞不清如何分类的原因。据了解,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多种分类方式。先是分成有机、无机;再是干的、湿的;然后又是有害、无害。不少市民表示,这么多分类标准,实在是记不住。而除了分类方式比较复杂之外,让市民不太愿意分类的另一个原因是,有的时候垃圾分了类,但后续的混运、混装使得前期的分类又白做了。

  记者:我现在所在的是上海市市中心的一条商业街,在这里,垃圾箱都被明确标出了可回收和非可回收垃圾,但是看看里面,您却会发现垃圾袋并没有分开,只有一只。

  明明外面标清楚了可回收以及非可回收两种分类方式,到了里面怎么就变成了同一个垃圾袋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是遵照上级指令行事。

  环卫工人:领导提出要节约垃圾袋

  华峰 市政协委员:它后续的运输和管理它没有跟上,所以我们说返混了,分完以后,运输的时候它又混在一起,处理的时候它又放到一起处理。

  张载养 市人大代表:前跟后之间要有一个衔接,居民他如果要分开之后,你后面垃圾的回收系统也要建立。

  人大代表提出,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推进难还有更深层的制度原因。夏西纳代表在调研后发现,全市大部分区县的垃圾清运,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法,区财政根据每年实际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核拨经费。也就是说,垃圾多了,经费就多,垃圾少了,经费也会随之减少。

  夏西纳 市人大代表:垃圾减量后财政经费也随之减量,那么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难以调动垃圾分类、运输、处置企业以及社区管理者 包括一些居民小区和居民的积极性

  她建议,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核算经费数年锁定在一个梯度,并统筹考虑物价波动指数,劳动力成本增长等因素进行拨付。并且要制定奖优罚劣的制度,实行垃圾减量但财政拨款不减的原则。同时,将因垃圾减量而节约的财政经费用于奖励支持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个人、社区、以及优秀的垃圾清运企业。有关主管部门表示,对于上面存在的这些问题,目前他们正在想办法一一解决。最近,市绿化和市容局透露,从今年起,上海将在居民区,推广简易垃圾分类法,只分干、湿垃圾。届时,将有18个街镇的1000个小区,试点新的垃圾分类法,并建立辅助分拣、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物流模式。

  黄兴华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通过社会氛围营造后,在垃圾分类方面对减量化的贡献将会逐年增加。/我们现在提出垃圾减量不减费,/这个过程结合我们在发改委的节能减排专项里面我们来一起把这件事做掉。

  专家认为,目前,垃圾减量的财政激励、宣传推广、系统规划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居民、社区、街道、区县的垃圾分类、垃圾处置、回收利用的全覆盖系统尚待完善。未来10年,上海将以年减少5%生活垃圾的速度,实现2020年生活垃圾人均处置量减半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世博会上,台北案例馆的垃圾不落地引来一片关注和掌声,上海能不能效仿呢?许多专家认为,上海应该借鉴台北的经验,但要借鉴的恐怕并不是简单的收费,而是应该借鉴其分类、处置、回收利用的一整套建设和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生活垃圾的刚性增长与垃圾处置能力之间的矛盾,在10年内实现生活垃圾人均处置量减半的目标。
分享: